一、根據眼睛的調節:
假性近視:通常,睫狀肌調節痙攣,導致晶狀體厚度增加。因此,遠處的光線進入眼睛并在視網膜前面成像。散瞳后,近視的屈光力消失,表現為正視或遠視。
真正的近視:散瞳瞳孔患睫狀肌麻痹后,近視屈光狀態仍需要矯正。
二、根據近視程度:
低度近視:小于300度(≤-3.00D)。
中度近視:300度至600度(-3.00D?-6.00D)。
高度近視:大于600度(>-6.00D)(也稱為病理性近視)。
近視的類型很多,并且以上兩種近視分類方法是眾所周知的。此外,近視的時間,穩定性以及是否存在監管參與都可以用作分類標準。以下幾種近視分類方法也可以用作參考。
三、按屈光度分類:
軸性近視:由于眼軸過度發育。
屈光性近視:由于角膜曲率或晶狀體和玻璃體屈光參數的變化,眼軸是正常的或基本在正常范圍內。
四、根據近視與年齡的關系以及發生的時間進行分類:
早發性近視:常見于6至15歲,近視持續加深,直到成年后身體停止生長,直至穩定為止。
遲發性近視:發生在17歲以后,并且發展緩慢;
五、根據條件:
1.單純性近視:也稱為獲得性近視,良性近視,功能性近視,環境性近視等。
主要特征:①進展緩慢;②屈光度為中低;③可以矯正遠視;④正常視力和黑暗適應;⑤眼軸稍微延長,眼底變化不大,或者有豹子狀的眼睛,彎曲的斑點;⑥遺傳因素不明顯。
2.病理性近視:又稱先天性近視;惡性近視;變性近視;進行性近視等
主要特征:①早年開始,發展迅速,不斷深化;②屈光度大于6度;③視力矯正不理想;視野和黑暗適應異常④眼軸明顯延長,與屈光度成正比;⑤眼底變化較早出現,并逐漸惡化;⑥有遺傳因素;⑦多伴有合并癥。